公司新闻
在果蔬冷库的储存过程中,果蔬面临着多种病害的威胁,这些病害严重影响果蔬的品质和商品价值,主要可分为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。了解病害的成因、症状及防治方法,是保障果蔬储存质量的关键。
生理病害中,冷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。它是由于温度过低,超出了果蔬所能承受的适宜温度范围,进而导致果蔬细胞受损。以黄瓜为例,当储存环境低于 8℃时,黄瓜就极易发生冷害。此时,黄瓜表面会出现水渍状斑点,组织逐渐变软,原本清脆的口感消失,失去了作为商品的价值。这背后的原理是低温破坏了黄瓜细胞的膜结构,使得细胞内的物质如水分、营养成分等向外渗出,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,最终导致果蔬品质下降。除黄瓜外,香蕉在低于 12℃的环境下储存也会发生冷害,果皮会出现黑褐色斑点,果肉硬化,口感变差。
侵染性病害主要由微生物,如霉菌、细菌等引起。霉菌在适宜的环境下,会在果蔬表面形成绒毛状的菌斑,导致果蔬腐烂变质;细菌则会通过分解果蔬的组织,使其产生异味、软烂等症状。例如,草莓在储存过程中,若感染灰霉病菌,果实表面会迅速出现灰色霉层,短时间内整个果实就会腐烂。
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,需从多方面入手。首先,控制好冷库的温湿度是关键。大部分霉菌和细菌在高湿度环境下繁殖速度加快,所以保持较低且适宜的湿度,一般在 85% - 95% 之间,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。同时,精准调控温度,使其符合不同果蔬的储存要求,如苹果适宜在 0 - 1℃储存,草莓适宜在 2 - 5℃储存。稳定的温湿度环境能增强果蔬自身的抵抗力,减少病害发生。
物理防治方法也十分有效。紫外线杀菌是常用手段之一,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 DNA 结构,使其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。在冷库中安装紫外线灯,定期开启,对库内空气和果蔬表面进行照射,可有效杀灭部分微生物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伤害,在使用时应确保人员不在库内。
化学防治方法中,使用保鲜剂是常见方式。保鲜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,延长果蔬的保鲜期。例如,一些天然的植物提取物保鲜剂,不仅能抑制病菌,还相对安全环保。但在使用保鲜剂时,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操作,避免因过量使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。
此外,加强冷库的日常管理也不容忽视。定期对冷库进行全面清洁,清除库内的杂物、烂果等,减少微生物的滋生源头。同时,对入库的果蔬进行严格筛选,剔除有损伤、病害的个体,防止病害在库内传播扩散。
在防治果蔬冷库病害时,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,根据不同果蔬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,从环境控制、物理化学防治到日常管理,全方位保障果蔬在冷库储存期间的质量,减少损耗,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新鲜、优质的果蔬。